最近做了一個蠻重大的決定:把建築輔系放棄了。

原因也沒多複雜,最主要的原因是找到 Computer Vision 方面的研究助理工作,可以填補準備出國的這半年;再加上我覺得我對建築的喜愛其實比較像是對於 A 片的那種感覺(就像是看到漂亮的女優會很興奮,會想把好看好用的片子存在播放清單裡面那樣,但不會把拍 A 片當成一個的具體的目標或夢想,但如果有機會的話也不會太排斥這樣),我喜歡建築、喜歡畫畫,也一直想設計自己的未來的房子,但對於跳進建築這個產業反倒沒有這麼大的熱忱。

或許還是錢吧?在聽過那麼多人抱怨建築系的低薪、高工時以後,這種「要嘛功成名就、要嘛天天吃大便」,完全令人摸不著頭緒的黑盒子著實令人卻步。而且我自知自己不是一個擁有天馬星空想像力的創造者;也不是一個可以口若懸河地把自己的作品吹得一塌糊塗的演說家(尤其是在上完一個學期的建築設計以後),也許有機會成為一個中規中矩的勞動階級,但我可能終其一生都無法企及我對其嚮往的最終形態。

相較之下,寫 code 至今還是能帶給我很多快樂,我也很樂意把我的餘生用在這裡。或許是認清到自己的不足,才能對此如此豁達吧?我嚮往成為時代的革命者,但同時也樂於只當一顆小齒輪,為這個世界的向前提供一點點支撐或動力。「希望我的存在可以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一些些」這句話依舊還是我的座右銘。

不過也不是一直朝著同個方向就是了。從很久以前想著大學畢業就要去工作賺錢、到現在思考著 phD 的可能性,如今我還是不確定該怎麼向前。我們做決定時往往都只是靠著經驗來算計未來;但如果只能用趨近於零的過往去想像未來的可能性,大概與擲骰子無異。只祈求中研院的半年可以把那足以填滿黑洞的未來想像描出一個比較清晰的輪廓,現在姑且就走一步算一步吧。

至於結合資工的專業與建築的興趣?現在比較常見的應該是數位建築的部分吧?但這個領域始終激不起我的興趣,我喜歡建築純粹的美、傳統的美、藝術的美,但總感覺現在大部分的數位建築和我心中對建築美的定義有著蠻大的差距。原本想說暫且算是放棄了吧!但想到這裡又覺得或許不完全是這麼一回事,也許聖母院的重建會需要數位建築的輔助?如果把數位建築應用在古蹟修復的部分或許還蠻有趣的?不知道,不過暫且還是把他們放在各自的位子吧。(但我還沒有放棄成為一個建築模型 youtuber 的夢想,也許回台灣就開始嘗試?)(希望可以說到做到)

記得上個月看完排球少年的時候曾經想過,如果高中時有看那些熱血社團的動畫(上低音號、排球少年、乒乓這類的),當時的我會不會也因此把奧林匹亞當成唯一的目標,不計後果的認真燃燒一次呢?現在想一想,當時去全國賽的時候大概是處在達克效應的愚昧山丘吧,如果填志願時的知識量剛好成長到絕望山谷,我會不會反而走向完全不同的地方呢?

Whatever,我們都是過去的選擇所成就的,努力成為最好版本的自己吧。